找到相关内容38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食可防癌、创生机 、净身心 ...

      纤毫戏论般若荡   佛陀的教育旨在觉悟,破除烦恼痴迷,无明大惑。佛门的修学、日用、饮食、进退,亦处处彰显颠仆不破的真实谛理。佛之所以为大智慧者,乃由光明自性所透出之无师智、自然智,故禁得起世出世间的证验。然吾辈佛子中不乏迷信片面的现代科技,日新月异的医药发明,宁可相信凡情测度,不肯相信自己的潜能,不敢相信自性佛,更不相信佛陀的圣言,真是颠倒至极!值今身处五浊恶世,见浊尤盛且炽然,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2425314283.html
  • 随缘之义

    ,也是修行的最大难关。要求这问题的出路,就不得不先“放下己见,听信圣言”了。依着了义正法正见增上,也回头对自己看法“起疑”,不断反观。念念觉,念念透视,念念舍,因缘会聚时,就能看到原来意识总是与妄念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随缘|因缘|意识|自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9484636905.html
  • 《因明名相表》

      A441格式   A442规则B佛教认识论 B0的定义 B1现量  B11真现量  B12似现量 B2比量  B21真比量   B211真为自比量   B212真为他比量  B22似比量   B221似为自比量   B222似为他比量 B3圣言C佛教论辩学 C1遮诠与表诠 C2能立与能破  C21能立   C211能立的要求    C2111支圆    C2112成就   C212真能立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3338045.html
  • ““信语不欺诳,同故,即比量”谓受持可信解之语言,亦不欺诳相同故,即说为比量。”  这是说对于超越根境之事,唯依可信解之圣言,乃能了知。由信受彼言教,依之修行,即能得彼果,全无欺诳。故说彼圣教亦是...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  指与“”有关的研究。论的“”,是梵语的语译,又可解作“正知”与“作具”,意为藉以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,或依此方法而得的知识。  关于论,可分为两个部门。一是知识论,涉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1938102.html
  • 真实论

    指错误的、不符真实的思量。第六意识有非,第七末那识念念内执有自我,属于非。非不能作任何层次真实的依据。   《瑜伽师地论》等还说证成道理的建立,除依据现、比二之外,还依至教圣言),指佛...辩论的需要出发,取消了因明中的圣言,只以现、比二或加譬喻(类比推理)树论立宗。   佛学还从通观认识对象与认识方式的角度,把对真实的认识归纳为相、名、分别、如如、正智“五法&rdquo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1438170.html
  • 理宝藏论(二)

    定义  丑二:断诤  子二:比量之遮遣  丑一:定义  丑二:断诤  子三:相信之遮除  丑一:定义  丑二:分类  丑三:观察诸义  寅一:圣言与自语之差别  卯一:测察前期因明学家之主张  卯二:诠述法称论师之旨趣  辰一:论式分析法  辰二:测察与圣言相违差别  巳一:特殊圣言含摄比量  巳二:一般圣言类似自语  卯三:断诤  辰一:断除类似余圣言  辰二:断除—作障非转成所立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638218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真实观

    凡夫心识推演出来的,而是受到先觉的启示,依圣言而建立的。“唯识无境”是现量命题,它是无法用比量证成的。虽然唯识学在一些知识性问题上用了许多因明逻辑和中道辩证法,但是唯识学并不承认逻辑可以证明真如的存在...一体。世间外学种种学说,无论宏观微观、物质精神、唯物唯心、辩证形而上、经验论理性论、可知论不可知论等等,从唯识学角度来看,不外乎是用世间现量和世间比量所立果而已。而唯识学认为,世间现量并不是真实的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545129.html
  • 有关说一切有部的“三世实有、法体恒存”的论诤

    论证所成立的,其中包括:  第一个论证是以《杂阿含经》的经证为主,属于“圣言”的范畴。这一个论证主要是在证明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三世,作为被舍离的对象之前,必须是一种实有的存在;否则的话,即不可能...论证,也就是属于《杂阿含经》中最有力的经证,这是以“圣言”的方式出现。诚如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卷二十中1所说的:  论曰:三世实有。所以者何?由《契经》中世尊说故。谓世尊说,苾刍当知:若过去色非有,不应...

    黄俊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846117.html
  • 禅净融合主义的思惟方法

    之(14)。其方法第一步是搜集各家学说, 宗密将佛教分为禅宗与教宗,又将二者各分为三类(15),一 一探索其旨趣。其次是将它们综合归纳于佛陀之“圣言” 的总...。传统上佛教以比量, 现量和圣言来衡量法义。比量是比度推论,如见烟而知有 火。现量是指自身经验,而圣言则是佛语。宗密认为修道 者的正确方法,应该是一方面从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046225.html
  • 略论佛教本体哲学

    证真的维度看则成大问题。只有契合佛陀本义的理论与方法,才能称为有效的。据我看,唯有唯识宗是佛陀内证观心上建立的理论与方法。至于中观宗与真常圆觉宗都是依据某种圣言而建立的理论与方法。如中观宗仅把三法印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847970.html